追稻田的那天,我們將近中午到池上,所以先填飽肚子再說。
目前在池上火車站叫賣的池上便當是「全美行」,但是同事說她們都是吃
「家鄉池上便當」,所以今天吃的是這家,其實這二家我都吃過。
便當外面很簡單,只用一張紙包裹,飯包是大家都熟知的木片,我還問了
同事,那麼多家池上便當,到底哪一家是創始店?
同事說:最早應該是「悟饕」,但是因第二代欠債,所以經營權讓給別人
,才會改名叫悟饕,最早的名稱是叫「池上便當」。
內容物有這些,右邊那些醃漬物都很下飯,右下的那顆梅子,口感軟軟的
,好酸喔,但是確實可以多扒幾口飯,米飯吃起來QQ的,好吃。
除了便當,店家有準備一些小菜讓客人自由取用。
這盤我以為是冬瓜,同事說不是,正確是「佛手瓜」,就鄉下菜,吃起來
沒有特別的味道。
順便放上一張在路邊拍到的佛手瓜,就是長這樣啦!
佛手瓜的嫩梢就是大家熟知的「龍鬚菜」,真的上了一課。
除了那盤佛手瓜,還有一盤青菜,其實算雜菜啦,有2~3種,我只記得有
角豆。
還有一鍋湯,裡面有佛手瓜、還有台語叫〝芋懷〞的東西,看起來不起眼
的一鍋湯,可是店家誠意十足,湯頭是用大骨下去熬,湯很夠味、好喝。
吃完午餐,往同事家走去,放下行李,就往同事ㄚ爸的菜園探險去。
雖然這菜園我也來過好幾次,但是第一次知道ㄚ伯有種神秘果,只要先吃
下神秘果,再吃其他東西都會變甜的。
會那麼趕著來菜園,是因為有一串已經成熟的芭蕉要採收啦!因為同事的
爸爸去花蓮4天,沒查覺芭蕉已經可以收割,等回來時已經都黃了,有幾
根還被小鳥吃過。
要將這串芭蕉收割,還得搬出木梯才割的到,保證都是在叢黃,不是催熟
的芭蕉喔。
旁邊有幾串芭蕉應該再過一陣子也可以採收了,每次來同事家,我都會來
拍芭蕉,但是也被蚊子叮的滿頭包。
割下來的芭蕉,這芭蕉吃起來好Q,而且不會有酸酸的口感。
後來回台北時,也帶了一串,我們家等不到它完全成熟,感覺稍微有點軟
就吃了,所以一串很快就吃完,米奇現在愛芭蕉勝過一般的香蕉,至今~~
我家ㄚ母對這池上自家種的芭蕉,仍是唸唸不忘。